作为城市发展全局性问题,“新建小区学校配套难”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按照我省最新的城镇化规划,2020年全省1000万农民将要进城落户。到时候,基础教育设施如何配套,是城市快速发展向执政者提出的一个现实问题。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加大投入、加快学校建设步伐的同时,出台了系列破解城市新区上学难的措施。
直面问题积极解决
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骨架的拉大导致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据统计,2013年西安新城区、灞桥区小学一年级新增入学人数分别为4600人和4000人。近两年西安市小学一年级新增入学人数5.4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
一位多年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表示:“这些地区不是没有提前规划和布局。曲江区、未央区、灞桥区十几年前还是西安的郊区,如今高楼林立、企业众多,人口几乎翻倍,早已超出了原有布点学校的承载能力。此外部分家长为追求名校,自行跨学区择校也是入学难的原因之一。”
直面问题,2014年西安市政府启动了《西安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编制,计划将在9个城区新增中小学约150所,建成后可新增约15万个学位。未来三年,西安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还将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456所,预计再增6万个入园学位,重点解决城市开发区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区域学位紧张问题。加上2011—2014年已建成的286所幼儿园,改扩建义务教育中小学315所,基本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同时,西安市出台相关规定,对于近几年城市新区内已配建学校通过回收、移交等措施,举办公办学校;对于未配建学校的区域,及时补建,确保适龄儿童相对就近入学。
夯实职责源头治理
人口快速流入,入学压力有增无减,怎么解决?西安市教育局局长李颖科说:“教育发展既要以前瞻性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又要着力解决好当前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一手抓规划布局,一手抓学校建设。只有建学校和提质量双管齐下,才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西安市政协委员、西安邮电大学宣传部部长袁武振教授说,在2012年就整合长安大学城基础教育问题向西安市政协进行过一次提案。
他建议,面对“入学难”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该承担相应责任,出资办学或同辖区内相关单位合资兴建学前及基础教育设施。其次,加大“谁开发建设、谁完善配套”原则的执行和监管力度,确保开发商在新建小区内完成幼儿园和小学的配套。最后,对城中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师素质等进行充实和优化,提升城中村学校质量,分担一部分辖区生源压力。
据了解,从2013年7月起,西安市政府在“五区一港两基地”内已实施36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全面解决开发区学位紧缺的现状。其中高新区5所、经开区6所、曲江新区4所、浐灞生态区5所、国际港务区4所、航天基地5所、航空基地3所、沣东新城4所,规划总班数1326个,201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有8所学校投入使用。另外,西安市政府决定从2014年底开始,用1年时间先期对全市开发区内50所公办薄弱学校进行改造提升,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出台细则:配套不到位不能卖房
长期以来,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涉及规划、国土、发改、建设、房管、教育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谁都难管。
为理顺多头管理权责界面不清造成的监管难,2014年7月西安市率先启动《西安市居住区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将原来多部门分段监管,逐步转变为握紧拳头一齐使劲的综合性、专业化、成体系的监管新模式。
《细则》中首先明确规定学校、医院与居住区必须同步建设,未完成学校配建任务的楼盘不予竣工验收;新建商品住宅房项目中公建配套设施不得擅自改变规划使用性质;应当移交给相关部门的公建配套设施不得出租、出售或抵押。未按进度完成的,房管部门将停止开发企业网签销售。
配套不到位不能卖房,一下子掐住了开发商“命门”。
对于开发商关注的小区学校土地性质和办学主体问题,《细则》中再次明确,公办学校一律按教育用地划拨,开发单位建成后无偿移交政府相关接收主体,其产权归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所有。民办教育设施用地以有偿使用方式出让,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建设,谁投资建设谁经营管理,产权归投资人所有。由政府投资的单独规划建设的公办教育设施,由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统筹安排、负责建设,其建设用地实行划拨方式供应,一般不在商品住房项目内配建。
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更要加大政策的执行力度。只有将合理的规划贯彻落实到底,才能保障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