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正文

    河西学院:立足西部,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发布时间:2021-11-15 浏览:

    近年来,河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等思想深深植根于师生心中,营造各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和谐的育人环境;学校深入开展“河西走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从河西走廊这样的文明过渡地带深入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贡献;学校积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从文化扶贫、产业扶贫、医疗及健康扶贫和教育扶贫四个方面助推周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为民族地区培养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发展”的优秀民族干部和教师,为民族地区建设提供人力保障,上万名毕业生在新疆就业,成为援疆实习支教支医和就业批次和人数最多、地域分布最广、涉及课程专业最多、时间最长、社会各方好评最多的内地高校之一;积极承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第三方评估工作,为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创建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发挥省级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作用,承担河西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任务,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边疆治理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决定命名189个地区和单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河西学院名列其中。

    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创建和巩固第六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成果的基础上,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作为学校重大工程抓紧抓实,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专项经费,制定《河西学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和《河西学院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推进创建工作。

    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加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高度重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式,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融入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配备专(兼)职教师队伍,编撰校本教材,开设民族理论政策通识课,采取“专题+”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重点加强“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五个维护”、“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的教育。

    学校党委把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计划。校院两级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民族理论专题学习活动,举办全省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百场万人”下基层宣讲会和知名学者学术报告会,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为巩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树立典型,表扬先进,学校定期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集体和个人。

    深化民族理论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河西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河西走廊的民族区位优势和自身人才优势,把民族理论研究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抓手和特色。学校聘任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学专家学者为“祁连学者”特聘教授、民族学学科带头人,指导民族学学科建设,并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引进民族学博士10名,不断充实民族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学校与《中国民族报》联合主办《从走廊发现中国·河西走廊篇》专题研讨会。《中国民族报·理论周刊》刊发“从走廊发现中国”系列稿件14篇,引发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同时,学校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举办河西走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研究学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学术研讨会。承办第八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结合“从走廊看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开展知名专家系列报告,为研修班学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本领域研究的重大问题和话语体系建构做了系统阐述。

    学校民族理论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民委的充分肯定,并希望继续深入开展“河西走廊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从河西走廊这样的文明过渡地带深入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发展规律,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新的力量。甘肃省委统战部、省民委全力支持学校民族理论研究工作,设立“河西走廊民族团结和历史文化研究——从河西走廊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课题。

    创新民族团结教育载体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坚持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精品活动养“文气”,以核心价值立“正气”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将中华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着力打造“七个一工程”,建成文化长廊、文化大道、主题壁画、雕塑、河西历史文化馆、敦煌艺术创意中心等一批宣传阵地,形成了民族团结教育的良好氛围。学校不断创新民族团结的活动载体,成立了大学生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队等学生社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学校精心打造首部原创教学歌舞剧《裕固风华》,赴省内各高校巡演20多场次;学校坚持举办精品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经典舞剧《大梦敦煌》《丝路花雨》、大型秦腔现代剧《西京故事》来校演出,让广大师生欣赏了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文化价值理念,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篇章。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助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

    学校不断拓展服务社会功能,主动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助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学校先后与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等民族县政府签订帮扶合作协议,长期致力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民族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校派出驻村干部助力天祝藏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从文化、产业、教育和医疗健康等多方面推进脱贫帮扶工作。通过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了帮扶村的饮水困难;组织专家编制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建设5个食用菌产业园,对全县农技管理与服务人员和种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组织专家医疗服务团队定期赴天祝县开展手术示教、专家诊疗等健康义诊活动,共建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系统,提高天祝县远程医疗服务能力;组织美术学院师生在天祝县城及乡镇绘制民族特色文化墙、设计宣传牌、文化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开发等工作,助推天祝县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来,学校支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教育文化事业,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祁连山菌物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为肃南县技术转让野生荷叶离褶伞的人工栽培技术并指导进行工厂化生产,为裕固族原住牧民异地搬迁脱贫致富开拓了新途径;美术学院师生深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乡村开展“建设美丽乡村,共绘幸福家园”活动,为美丽乡村送画添彩。

    实施人才援疆援藏服务国家战略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思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把学校打造成为持续向周边地区培养输送干部和人才的基地,为边疆建设提供人力支持,为边疆的安全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自2009年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内地距离新疆最近高校的区位优势,确定“向西发展”战略,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内地高校人才援疆的基地作用,通过“实习带就业”“西部志愿计划”“援疆顶岗实习支教”“千人进疆就业计划”等方式鼓励毕业生赴新疆就业。十年来,学校派出22批师范专业学生在新疆各地学校实习,辐射新疆14个地区(市)及建设兵团,成为援疆支教支医和就业批次人数最多、地域分布最广、涉及课程专业最多、坚持时间最长的内地高校之一,极大充实和改善了新疆的人才结构。

    河西学子以其“为人朴实、专业扎实、工作踏实”深受新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服务新疆建设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巩固边疆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表彰奖励。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局领导来校调研后认为,“河西学院向西发展、服务新疆工作,体现了河西学院的国家观与大局观”,创造了一种“发挥地缘优势、顺应历史规律,市场和学校双轮推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援疆新模式。《中国民族报》以“一所地方高校的国家情怀”为题报道了学校人才智力援疆工作,体现了西部高校应有的国家使命与社会担当。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廷礼多次来校调研和指导工作,充分肯定学校的援疆工作,认为“河西学院实施千人进疆计划,这些年来为新疆输送了近万名人才,是民族团结进步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现实的典范。我们不但要讲这样的故事,而且要指导和帮助河西学院更好地发挥它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独特的作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项基础性事业,需要常抓不懈,河西学院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秉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理念,充分发挥地域战略优势,不断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着力在河西走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建设,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肩负起西部高校应有的国家使命与责任担当。

    来源:高教学会统战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