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正文

    丽水学院;凝心聚力,多措并举,努力开创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0-11-29 浏览:

    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主题,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在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引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服务中心大局、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贡献了统战力量。

    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统战工作新格局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第二次全国高校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新思路。

    五年来,学校党委制定并实施《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工作的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四个纳入”、“三个带头”的要求,将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并部署统战工作,单独设置统战部。建立健全统战、组织、宣传、学工、国际合作交流、保卫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定期就党外干部队伍建设、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等工作进行沟通对接、协同会办。二级党组织围绕“123”基本工作方法开展日常统战工作:至少专题研究1次统战工作,建立联系党外代表人士机制和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机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信教师生教育、赴国(境)外访学和出国(境)前教育。学校已经形成了校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有关部门和各二级党组织参与的校院联动、部门间协作配合的统战工作新格局。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共同政治基础

    学校有党外知识分子440多人,七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两个统战团体,民主党派成员180多人,无党派人士17人,少数民族师生1583人。学校党委始终把抓理论学习、强化政治认同、增强政治鉴别力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年来,学校以党的十九大召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0周年、“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等为契机,通过开展“喜迎十九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统一战线成员增强不忘初心、携手前进的决心和信心。学校建立校院两级联系党外代表人士的机制,校党委成员已开展联系4批90人次党外代表人士,二级党组织也建立相应的联系制度并开展联系工作。学校召开专题学习会、意见征求会和情况通报会23次,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等会议、文件精神,在岗位聘任、绩效分配等学校重大决策前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通报学校近期重大工作。同时,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扩大)会和中层干部暑期学习会等,促进他们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认同。在新成员发展上,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关于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若干问题座谈会纪要>的若干措施》,严格成员发展程序,实行成员发展协商备案制,注重在高层次人才和留学归国人员中发展新成员,共发展民主党派成员21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成员结构更趋合理。建设党外人士之家,为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提供学习交流的固定场所。学校参照党员活动经费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活动530多人次,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学习培训和考察调研活动50余批次。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各项重大决策事项上不忘合作初心,始终保持与党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学校党委历来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从政治高度着眼,主动作为、加强教育,实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常态化、梯队化。

    五年来,学校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列入学校人才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注重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和使用,通过外派挂职、交流任职等方式,帮助党外代表人士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学校党委提拔任用党外干部7人次,占提任干部总数的15.5%,其中正职1人。推荐参加培训72人次,外派挂职锻炼10人次,向省委统战部等推荐党外代表人士110多人次,有效的提升了党外代表人士自身能力素质。学校党委制定《无党派人士培养“青苗计划”实施方案》,分批次选拔无党派青年骨干17名,加强培养锻炼,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蓄水池、人才库,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储备一支年龄、层次、专业合理的年轻队伍。目前,学校有省、市、区政协委员12人,党派省委会和市委会委员7人,党派中央、省、市专委委员9人。党外中层干部12人,占总人数的12.6%,科级干部(包括主管)11人,占总人数的13.9%。学校基本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层次相对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勇于担当作为,助力学校内涵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学校办学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党委大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立足自身本职岗位,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中心大局,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担当作为。

    五年来,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方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45项,占总数的18.3%,其中国家级13项。合同总经费854万元,占全部的25.5%;获得横向项目154项,占全部项目的23.2%,合同经费1793万元,占全部的28.7%;获得科研成果奖励的共5人次,占全部的55.5%;提案建议被市级以上政府采纳的40项,占全部的80%。学校党外知识分子中担任各教学、科研等研究机构负责人142人,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向中央、省、市等各级政府机构提交提案等170多篇,被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党派中央等采纳10篇,主持或参与课题40多项,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及以上批示15人次,1篇报告获得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肯定性批示。被党派中央、省委会评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7人次。党外知识分子获省知联会“知联之星”和省侨联“最美留学报国之星”荣誉称号各1人。学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服务地方中发出了丽院好声音。

    推进错位发展,擦亮办学民族特色

    学校有较长的民族办学历史,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民族特色办学,民族文化研究、民族体育和民族艺术是学校民族特色办学的支点。

    五年来,学校积极争取省市党委政府和统战民族部门的支持,为学校民族特色办学创造了良好外部条件。省民宗委、丽水市政府和我校三方共建民族学院,国家民委华东地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基地,省民族干部培训基地、少数民族专业技能实训基地和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基地,省畲研会落户我校。承办浙江、湖北和广东等地民族干部培训班30余期,累计培训人数1000余人。民族研究亮点纷呈,获立国家级、省、部委项目56项,获得经费395万元。1人受聘担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民族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和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民族体育成绩喜人,学校师生代表浙江省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得到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熊建平的充分肯定和省民宗委的书面表扬。协办省第六届民族运动会,代表丽水市参赛获得奖牌数和金牌数全省第一。学校民族工作在全省高校统战部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民族工作案例被评为全省统战工作创意案例进行全省推介和全市统战工作实践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荣获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荣获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来浙少数民族“和谐融入之星”和少数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工作典型代表各1人。民族工作已然成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支撑,在省内甚至华东地区具有相对优势。成立归国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做好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团结、引导教育,增进他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坚决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制定《关于做好防范抵御宗教向校园传教渗透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责任清单、重要时间节点清单和任务清单。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强化信教师生教育管理,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的篱笆进一步扎牢。

    使命重在担当,奋斗铸就辉煌。今后,学校统一战线工作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化政治引领,服务学校大局,勠力同心,砥砺前行,努力开创学校统一战线工作新局面!

    来源:丽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