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职业学院是一所植根边疆民族地区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学校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一条主线、两大阵地、三支队伍、四个关键”的“1234”工作体系,创新举措,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可推广、有实效的教育模式,形成了新时代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围绕“一条主线”,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高位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学校建设。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方面,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人才培养模式、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文化、国际化视野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活动、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服务”4个示范品牌,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师生“五个认同”,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的主旋律。2021年7月,学校被命名为首批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023年12月,学校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守好“两大阵地”,覆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作用。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必修课;编写《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等校本教材、教辅材料,配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精品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建成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联动效应,建设《中药学》《幼儿手工》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项目,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优势学科群。拓展“第二课堂”育人新途径。注重文化育人,把文艺汇演、体育运动、节庆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各民族文化交融创新。定期举办传统佳节、民族节庆和传统体育活动,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平台,增强各民族师生的集体记忆和情感联结;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志愿服务精神”的志愿服务品牌,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衔接、有机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立民族医药蜂疗研究所、民族医药种植基地、傣医药传承工作室、景颇医药传承工作室,开展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创新研究团队,开展葫芦丝加工制作、傣族剪纸、傣族油纸伞、彩陶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传承与创新。《桐香竹韵——傣族油纸伞》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南桥机工 赤子功勋剪纸动画傣剧坊》《竹技艺工作坊》2个工作坊和《牧羊曲》《乡村振兴 共爱家园》《勐巴娜西》3幅绘画作品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省级一等奖;《南侨机工·赤子功勋》傣族剪纸动画被列入省级科普重点项目,相关作品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滇缅公路·爱国记忆》傣族剪纸动画荣获“人文社科之光”首届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一等奖。
锻造“三支队伍”,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党委会议重要议题,纳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重要内容,高频次组织学习、开展讨论、研究部署。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名师工作室,集中力量培养教学团队;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战略合作协议,与云南艺术学院、大理大学、德宏州委党校等建立研究合作关系,聘请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等国内民族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决策咨询专家,充分发挥人才库、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德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智力支持。通过集中学习、外派培训、论坛讲座、学术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职工政策理解、知识掌握、自主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和教学能力。组建62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兼职教师团队,三年来选派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超过200余人次,安排教职工到统战、民宗等部门跟班学习20余人次。
加强“四个关键”,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积极承担科研任务,发挥“德宏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作用,面向全州征集选题开展课题研究,鼓励教职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集》,开展《基于多民族文化共生的云南边境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理机制研究》《德宏州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近三年获得相关科研立项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学校成为全省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用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教育示范学校、“云岭百姓”宣讲示范点等平台,连续举办两届德宏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两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员大赛,举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讨会、德宏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论坛等活动,不断探索学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建立联动机制,创新“校地共建”多维一体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开展跨区域双向交流活动。在校内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德宏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民族健康教育馆、民族医药生物资源展馆等文化育人阵地,与德宏州委宣传部、德宏州委党校、瑞丽市第五中学、芒市风平镇中心小学等签订共建协议,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累计接待省内外300余家单位、3.6万人次参观学习。在校外建立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公园、芒市三台山乡“中国德昂族博物馆”等13个实践教学基地,走出校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教,覆盖各族群众2.49万人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在推动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来源:云南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员会网站